:::
一日三秋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一日三秋
ㄧ ㄖˋ ㄙㄢ ㄑㄧㄡ
yī rì sān qiū (變)yí rì sān qi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rì sān qiū (變)yí rì sān qi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一日三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rì sān qi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一日三秋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ī rì sān qiū |
釋義:
雖只一日不見,卻好像隔了好久的時間。比喻思念心切。語本《詩經.王風.采葛》。 |
|
典源: 《詩經.王風.采葛》彼采葛兮,一日不見,如三月兮。彼采蕭1>兮,一日不見,如三秋2>兮。彼采艾兮,一日不見,如三歲兮。 〔注解〕
(1) 蕭:一種香草。即艾蒿。
(2) 三秋:舊有指三個秋季九個月、一個秋季三個月或三年等不同的說法。其實古人常用「三」表示多數,甚至用作無盡之詞。此詩中的「三月」、「三秋」、「三歲」,雖可語譯為「無窮個月」、「無窮個秋」、「無窮個年」,但都指時間的無限長久,表示無盡的相思,意義是一樣的。
|
|
典故說明: 《詩經》是最早的一部詩歌總集,大抵收錄周初至春秋中葉的作品,反映了當時的社會生活、人民思想和情感。〈采葛〉一詩刻劃戀人間的相思之情,內容是:那個人採葛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月啊!那個人採艾蒿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季啊!那個人採艾草去了,一天沒有相見,像是隔了無窮年啊!全詩描述一對分隔兩地戀人的相思之情,將分離的感受用度日如無限長久來表達,生動刻劃了殷切思念的心情。後來「一日三秋」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思念心切。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語本詩經˙王風˙采葛:一日不見,如三秋兮。比喻思慕心切。紅樓夢˙第八十二回:真真古人說:一日三秋,這話再不錯的。亦作一日不見,如隔三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一日三秋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