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里巴人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下里巴人
ㄒㄧㄚˋ ㄌㄧˇ ㄅㄚ ㄖㄣˊ xià lǐ bā rén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à lǐ bā rén |
解釋:
|
|
相反詞: | 陽春白雪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基本資料
注音: |
|
||||||||
釋義:
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語出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後用「下里巴人」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曲高和寡」、「陽春白雪」 |
|||||||||
典源: 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據《文選.卷四五.對問》引)楚襄王問於宋玉曰︰「先生其有遺行與?何士民眾庶不譽之甚也?」宋玉對曰:「唯,然,有之。願大王寬其罪,使得畢其辭。客有歌於郢1>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2>,國中屬3>而和4>者數千人;其為陽阿薤露5>,國中屬而和者數百人;其為陽春白雪6>,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十人;引商7>刻羽8>,雜以流徵9>,國中屬而和者不過數人而已。是其曲彌10>高,其和彌寡。……夫聖人瑰意琦行,超然獨處;夫世俗之民又安知臣之所為哉!」 〔注解〕
(1) 郢:音|ㄥˇ。地名,春秋時楚國的都城,故址在今湖北省江陵縣境。
(2) 下里巴人:此指通俗的歌曲。
(3) 屬:音ㄓㄨˇ,跟隨。
(4) 和:音ㄏㄜˋ,聲音相應,這裡指唱和的意思。
(5) 陽阿薤露:此指介於高雅及通俗間的歌曲。
(6) 陽春白雪:此指高雅的歌曲。見「陽春白雪」。
(7) 引商:加長商音。
(8) 刻羽:削減羽音。
(9) 流徵:為徵音的流轉變化。徵,音ㄓˇ。
(10) 彌:更加。
|
|||||||||
典故說明: 「下里巴人」本是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相對於「陽春白雪」這些高雅的樂曲而言。在戰國楚.宋玉〈對楚王問〉中,記載了楚襄王和宋玉的一段對話。有一次楚襄王對宋玉說:「我聽到許多有關於你的不好傳言,是不是因為你的言行舉止有不端正的地方呢?」宋玉擅長言論,馬上就說:「請大王先寬恕我的過錯,讓我先講一段故事。」楚襄王答應了,於是宋玉便說道:「有一個外地的歌者來到了郢都,在市集中唱著通俗的歌曲,一開始跟著他一起唱和的人有數千人之多;後來他改唱比較不俗的歌曲,跟著唱和的人就只剩下數百人;等到他唱起高妙、優雅的歌曲,又夾雜著許多高難度的技巧,國中能夠一起唱和的人就寥寥無幾了。這不是因為歌者唱得不好聽,而是因為曲子愈高雅,能夠跟著唱和的人也就愈少。同樣的,那些批評我的人,不過是些平庸之輩,怎麼能夠欣賞、了解我的為人呢?」宋玉以「陽春白雪」這種高雅的曲子來比喻自己,用「下里巴人」這種通俗的歌曲來形容那些因為自身程度不夠而無法了解他,進而排擠他的人,表達了自己不被世人所了解的苦悶心情。後來「下里巴人」這句成語被用來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
|
|||||||||
書證:
|
|||||||||
辨識: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戰國時代楚國的民間通俗歌曲。文選˙宋玉˙對楚王問:客有歌於郢中者,其始曰下里巴人,國中屬而和者數千人。後泛指通俗的文學藝術。多用來謙稱自己的作品。歧路燈˙第十回:譚、婁純正儒者,那得意于下里巴人。亦作巴人調、巴人下里、東野巴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