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丑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丑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ǒ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ǒ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Chout; Choud |
作者: | 謝庭菊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名詞。印度文的寫法是「Chaud」;中古時期的英文是「Choud」。就如同俄國芭蕾舞蹈中的小丑角色一樣,他是具音樂性的說笑者,而且對每個人惡作劇。在印度,特別是在孟加拉(Bengal),有一派(clan)被叫做喬得荷理(Chaudhori)、或喬得胡理(Chaudhuri),就是起源自舞蹈喜劇演員(dance comedians)。〔見Chhau Dance〕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hiú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丑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