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五常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五常
ㄨˇ ㄔㄤˊ
wǔ chá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chá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五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似】五倫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chá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五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吳務貞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五常有數義,與人倫道德相關者如下: 1.謂人之五種常行,亦即五倫,或稱五典。〔書.泰誓下〕:狎侮五常。〔疏〕:五常即五典,即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書.舜典.慎徽五典.傳〕:五典,五常之教,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2.謂五常之道,即仁、義、禮、智、信,為人生應常行之道。〔漢書.董仲舒傳〕:仁、義、禮、智、信,五常之道,王者所當修飾也。〔白虎通.情性〕:五常者何?謂仁、義、禮、智、信也。〔小學紺珠.性理類.五常〕仁、義、禮、智、信。3.佛家謂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飲酒、不妄語。〔天臺仁王經疏.上〕:不殺生,仁也;不偷盜,智也;不邪淫,義也;不飲酒,信也;不妄語,禮也。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五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