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毒攻毒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以毒攻毒
ㄧˇ ㄉㄨˊ ㄍㄨㄥ ㄉㄨˊ
yǐ dú gōng d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ǐ dú gōng d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以毒攻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ǐ dú gōng d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以毒攻毒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yǐ dú gōng dú | ||||||||
釋義:
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語本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後亦用「以毒攻毒」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
|||||||||
典源: 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夫聖人之教,機緣不一,應變萬差,或言流而理直,或首權而終實。況詁訓音韻,梵漢魚魯,須稟承有匠,尋閱有功,豈於文字未識,便不思而說,不慮而對,妄涉虛玄。流俗則謂之為奧,或則以才力獎之,致使其徒自媚。若以彼有定力,所知能說佛經者,何莫試以異典,觀其吐納,曲直自彰。且夫稱儒而不傳習者,亦賢儒之所病也。或曰:「興善動行,彌益其妄,如晞陽斥影,加樵罷鼎。誠乃務茲之道,豈是息滅之道歟?」曰:「彼蓋不知執事1>淨命2>以聲止聲3>,良醫之家,以毒止毒也。」 〔注解〕
(1) 執事:執掌事務的人。
(2) 淨命:梵語。指高僧大德。又作「具壽」、「長老」。
(3) 以聲止聲:以勸善之語來止息惡評之聲。
|
|||||||||
典故說明: 「以毒攻毒」典源作「以毒止毒」,是中醫的一種醫療理論。很多中藥,如植物中的附子、天南星、半夏等,動物中則有蝎子、蟾除、斑蝥等都可入藥。它們都有不同的藥效,但也有一定的毒性,因而必須採取措施以減緩其毒性。唐.神清《北山集.卷六.譏異說》中,作者認為聖人之教本來都是好的,但是因為後世許多環境和人為因素,使其內容與真道越行越遠,因此或有人會認為︰「這樣一來,非但無法使人明白真道,反而讓更多人誤入歧途,還不如不要傳講。」作者則用醫師以毒止毒為例,說明繼續傳揚聖人之學,才是止息虛妄之學的最好方法。後來「以毒攻毒」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指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亦用來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用有毒的藥物來治療毒瘡等疾病。比喻用狠毒的手段來對付狠毒的手段或人。元˙陶宗儀˙南村輟耕錄˙卷二十九˙骨咄犀:骨咄犀,蛇角也,其性至毒,而能解毒,蓋以毒攻毒也。三俠五義˙第一回:我何不以毒攻毒,叫陳林掌刑追問?他二人做的事,如今叫一人受苦,焉有不說的道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以毒攻毒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