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傾覆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傾覆
ㄑㄧㄥ ㄈㄨˋ
qīng f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f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傾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f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傾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overturning |
作者: | 顏清連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浸沒物體之穩定性是依該物體之重心G與其所排開液體體積之重心C(又稱浮力中心或簡稱浮心)之相對位置而定。如果浮心是在物體重心之上方,則對該物體之任何傾斜干擾都會產生一扶正力矩,使其恢復至原位置,成為穩定狀態。然而,如果物體重心在浮心之上方,則任何干擾都會產生一傾覆力矩,使該物體旋轉之干擾擴大而傾覆,此種狀況稱為傾覆現象。當然,如果物體重心與浮心一致,任何干擾既不會產生扶正力矩,亦不會有傾覆力矩,軌形成中性狀態。 就浮在水面之物體來講,其重心在浮心上方之情況,並不一定會產生傾覆力矩使它傾覆,而必須看定傾中心(參見metacenter)是否在物體重心之上方而定。如果定傾中心在下方,就會產生傾覆。否則,就會恢復原狀而成穩定狀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傾覆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