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八仙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八仙
ㄅㄚ ㄒㄧㄢ
bā xiā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 xi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八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ā xi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八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李豐楙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八仙是傳說中道教八位神仙。即李鐵拐、漢鍾離、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曹國舅。八仙故事多見於唐、宋、元、明文人的記載。唐代已有〔八仙圖〕與〔八仙傳〕。元雜劇裡,已有部分八仙的故事,但宋元時姓名尚未固定,其中也有徐神翁。至明吳元泰〔八仙出處東遊記〕始確定為以上八人,在通俗小說戲劇中普遍流傳,八位的形象、年齡成為各行業、性別的象徵。明代青花瓷瓶上即畫出八仙為西王母祝壽的景象。民間傳說以「八仙過海」、「八仙拜壽」流傳最廣,表現於刺繡及各項器物上,臺灣通稱為「八仙綵」,為吉慶必用之物,多掛在正殿的門楣上,象徵八仙齊來獻壽祝福之意;而演戲開始通常都會演出慶壽戲,以求吉祥,臺灣民間通稱為「扮仙」。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八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at-sia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八仙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