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經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六經
ㄌㄧㄡˋ ㄐㄧㄥ
liù jīng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ù jī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六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張鍠焜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六經」是指〔易〕、〔書〕、〔詩〕、〔禮〕、〔樂〕和〔春秋〕等六部上古經典;其中〔樂〕在漢代前已亡伕,其餘五經至今仍存。把上述六部典籍並稱為「經」是始於西漢時代,當時的儒者尊崇孔子,又認為〔易〕〔書〕、〔詩〕、〔禮〕、〔樂〕都經孔子刪訂、解說,〔春秋〕則是孔子親著,所以特別尊奉這六部典籍,並稱為「經」,視之為不可變異的政教規範。 至於六經的教育功能,〔禮記.經解〕認為:〔詩〕可以使人言行溫柔,性情敦厚;〔書〕可以使人通達政事,明瞭古代望王的功業和典範;〔樂〕可以使人體會各地的民情風俗,養成寬容和善的心胸;〔易〕可以使人沈靜內斂,而能洞燭事勢變化的幾微;〔禮〕可以使人養成認真、莊重和敬慎的心境;〔春秋〕使人善於聯綴文詞,列述史事。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六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