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力 |
筆畫: | 11 |
部首外筆畫: | 9 |
注音: | ㄉㄨㄥˋ |
解釋: (1)事物改變原來的位置或脫離靜止狀態。如:「運動」、「動靜得宜」、「風吹草動」、「牽一髮動全身」。 (2)有所行為。如:「動手」、「動員」、「動腦筋」、「動心思」。 (3)行為。如:「行動」、「動作」、「一舉一動」。 (4)心有所感。如:「感動」、「動心」、「動人」、「動怒」。 (5)開始做。如:「動工」、「動筆」、「動土」、「動身前往」。 (6)動輒:每每、往往、屢次。如:「動輒得咎」。 (7)用在動詞之後,表示能力或效果。如:「提不動」、「你已經說動他了嗎?」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部首: | 力 |
部首外筆畫: | 9 |
總筆畫: | 11 |
注音: |
|
解釋:
1. 物體改變原來狀態或位置。與「靜」相對。
2. 使用。
3. 有所作為、開始做。
4. 觸發、感觸。
5. 用在動詞之後,表示效果。
6. 每每、往往。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力 |
部首外筆畫: | 9 |
總筆畫: | 11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ò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力 |
部首外筆畫: | 9 |
總筆畫: | 11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部首: | 力 |
音讀: |
tāng
|
解釋:
|
|
音讀: |
tōng
|
解釋:
|
|
反義詞: | 靜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