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途而廢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半途而廢
ㄅㄢˋ ㄊㄨˊ ㄦˊ ㄈㄟˋ
bàn tú ér fèi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àn tú ér fè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半途而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反】貫徹始終、持之以恆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àn tú ér fèi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半途而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àn tú ér fèi |
釋義:
「半途而廢」之「途」,典源作「塗」。事情沒做成功就停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語本《禮記.中庸》。△「中道而廢」 |
|
典源: 《禮記.中庸》子曰:「素隱行怪,後世有述焉,吾弗為之矣。君子遵道而行,半塗1>而廢,吾弗能已2>矣。君子依乎中庸,遯世不見知而不悔,唯聖者能之。」 〔注解〕
(1) 塗:通「途」,道路。
(2) 已:停止。
|
|
典故說明: 「半途而廢」原作「半塗而廢」。「半途」是半路的意思,即「中道」、「中途」,「半途而廢」是指半路就停下來而不再前進,整句成語引申為事情沒能持續下去就停止的意思。這個成語出自《禮記.中庸》,孔子認為君子遵循正道而行,假如半途而廢,而他是絕不能中途停止的。充分顯露出對聖人德行的嚮慕。「半途而廢」就用來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事情沒做成功就停止。比喻做事情有始無終。三國演義˙第一一四回:臣已得祁山之寨,正欲收功,不期半途而廢。西遊記˙第五十七回:沙僧只叫:怎麼好!怎麼好!這誠所謂半途而廢,中道而止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半途而廢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屬性: | 形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似詞: | 【半截】、【半里半棧】 |
對應華語: | 半途而廢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_半途而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