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反應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反應
ㄈㄢˇ ㄧㄥˋ
fǎn yì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ǎn yì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似】反響、回響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fǎn yì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Reaction (Nuclear)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誘發的核子轉化反應,如光子、基本粒子、或其他原子核撞擊原子核的過程,一般可以X+a Y+b表示,或簡化成X(a,b)Y,X是靶原子核,a是入射粒子,b是射出粒子,Y是產物原子核。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Response |
作者: | 程炳林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反應是與「刺激」相對應的名詞,是心理學研究中非常重要的名詞。心理學家研究行為時,為了便於觀察、測量或記錄,無法同時研究個體的全部活動,只能一次選取少數幾項進行研究,選做研究或觀察的活動稱為反應。在這種情況下,通常把「反應」視為依變項,是其先在條件(自變項)的函數。反應可能是由刺激所引起的生理歷程(如肌肉反應、腺體分泌)、心理歷程(如情緒、認知)為個體的執行歷程的一個單位。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屬性: | 動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反應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_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huán-ìng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反應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