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舟共濟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同舟共濟
ㄊㄨㄥˊ ㄓㄡ ㄍㄨㄥˋ ㄐㄧˋ
tóng zhōu gòng j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同舟共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同舟共濟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óng zhōu gòng jì |
釋義:
同乘一條船渡河,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語本《孫子.九地》。△「風雨同舟」 |
|
典源: 《孫子.九地》故善用兵者,譬如率然。率然者,常山之蛇也,擊其首則尾至,擊其尾則首至,擊其中則首尾俱至。敢問:「兵可使如率然乎?」曰:「可。夫吳人與越人相惡1>也,當其同舟而濟,遇風,其相救也如左右手。是故方馬埋輪,未足恃也;齊勇若一,政之道也;剛柔皆得,地之理也。故善用兵者,攜手若使一人,不得已也。」 〔注解〕
(1) 惡:音ㄨˋ,憎恨、討厭。
|
|
典故說明: 「同舟共濟」原作「同舟而濟」。《孫子.九地》曾說到用兵要如「率然」。「率然」是生活在會稽常山的大蛇,如果攻擊牠的頭,尾巴就會來救應;攻擊牠的尾巴,頭部就來救應;攻擊牠的腰部,頭尾都會一起來救應。孫子認為善於用兵作戰的,指揮軍隊,也可以用這樣的做法。像吳、越兩國的人,一直是世仇,但是當他們同坐一條船,在遇到風雨的時候,也一定會團結一致,互相救助,如同左右手一般,合作無間,同心協力地度過難關。後來「同舟共濟」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同心協力,戰勝困難。在古籍文獻裡,也另有類似的詞語,《鄧析子.無厚》云:「同舟渡海,中流遇風,救患若一,所憂同也。」意思是在同一艘船中,遇到風雨時,因為大家所擔憂的同樣是害怕失去生命,因此便會互相團結,共度難關。語義和《孫子.九地》是相近的。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比喻同心協力,共圖解救,戰勝困難。見同舟而濟條。三國志˙卷二十八˙魏書˙毋丘儉傳˙裴松之˙注引文欽與郭淮書曰:夫當仁不讓,況救君之難,度道遠艱,故不果期要耳。然同舟共濟,安危勢同,福痛已連,非言飾所解,自公侯所明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同舟共濟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