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土地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土地
ㄊㄨˇ ㄉㄧˋ
tǔ dì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ǔ dì |
解釋:
1. 田地,有土壤的地面。
2. 疆域。 3. →土地公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土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ǔ dì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土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and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土地一般指未為水覆蓋的地球表面或地表之固體部分,亦指自然或政治界限所圍成的領域,或由私人或公共個體所擁有的地域。 我國土地法第一條「本法所稱土地,謂水陸及天然資源」。土地經濟學家巴婁(R. Barlowe)「土地的廣義觀念包括一切地球的表面…,除建築場所、農場土地、生長之森林、礦藏及水資源外,也包括自然現象,例如日光、風、雨…溫度及位置等,更包括一切附著於地球面而不易與其分割之人為改良物」 土地一詞所涉及的觀念甚複雜,它可能指:1.空間;2.與其它的相位置;3.自然環境;4.財產;5.生產要素;6.消費財貨等。 土地基本上與環境的觀念重疊度很大,除人文環境外多屬廣義之土地。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土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thóo-tē/thóo-tuē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土地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