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夏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iǎ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à |
解釋:
1. 一年四季中的第二季。約當我國農曆的四、五、六三個月,即陽曆的六、七、八月。氣候最熱。
2. 古指中國。 3. 朝代名。(西元前2205∼前1766)禹受舜禪讓所建立。建都陽城、安邑等地。傳至太康,被后羿所逐,後有少康中興,傳至夏桀,暴虐無道,為商湯所逐而亡。 4. 姓。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jiǎ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xià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音讀: |
hā
|
解釋:
|
|
同義詞: | 夏天、夏季 |
反義詞: | 冬 |
音讀: |
hā
|
音讀: |
hā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夏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