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智若愚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大智若愚
ㄉㄚˋ ㄓˋ ㄖㄨㄛˋ ㄩˊ
dà zhì ruò yú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大智若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dà zhì ruò y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大智若愚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dà zhì ruò yú | ||||||||||||||||||||||||||||
釋義:
指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語本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大巧若拙」、「大勇若怯」 |
|||||||||||||||||||||||||||||
典源: 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據《蘇軾文集.卷四七.啟》引)伏惟致政觀文少師。全德難名,巨材不器。事業三朝之望,文章百世之師。功存社稷,而人不知。躬履艱難,而節乃見。縱使耄期篤老,猶當就見質疑。而乃力辭於未及之年,退託以不能而止。大勇若怯1>,大智如愚。至貴無軒冕而榮,至仁不導引而壽。 〔注解〕
(1) 大勇若怯:指十分勇敢的人,往往表面看起來似乎怯懦。見「大勇若怯」。
|
|||||||||||||||||||||||||||||
典故說明: 「大智若愚」原作「大智如愚」,見於宋.蘇軾〈賀歐陽少師致仕啟〉。歐陽少師,指的是歐陽修,因為他當時任官太子少師,也就是太子的老師,所以蘇軾才稱他作歐陽少師。歐陽修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不但是宋代著名的文學家,也是著名的史學家。蘇軾亦為唐宋八大家之一,但實為歐陽修的後輩,甫入京時,因受到歐陽修的大力提攜,所以對他一直非常的欽服。〈賀歐陽少師致仕啟〉為歐陽修辭官獲准後,蘇軾寫給他的信,文中用「大勇若怯,大智如愚」稱頌他的勇氣與智慧。早在《老子》中就有「大巧若拙」這句話,意思是:真正靈巧的人,往往外表看起來似乎笨拙。蘇軾的這兩句話明顯脫胎於此,意指真正有勇氣的人,反而不會去彰顯他的勇敢;真正有智慧的人,反而不會去賣弄他的聰明。後來「大智若愚」這個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被用來表示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愚笨。出現「大智若愚」的書證如明.李贄《焚書.卷三.雜述.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是故大智若愚焉耳。公之向道,其篤也如此。」
|
|||||||||||||||||||||||||||||
書證:
|
|||||||||||||||||||||||||||||
辨識: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具有極高智慧的人往往表面上看起來似乎很平庸。明˙李贄˙焚書˙卷三˙李中谿先生告文:蓋眾川合流,務欲以成其大;土石並砌,務欲以實其堅。故大智若愚。亦作大智如愚。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大智若愚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