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忍辱負重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忍辱負重
ㄖㄣˇ ㄖㄨˋ ㄈㄨˋ ㄓㄨㄥˋ
rěn rù fù zhò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ěn rù fù zhò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忍辱負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ěn rù fù zhò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忍辱負重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rěn rù fù zhòng |
釋義:
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語出《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 |
|
典源: 《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當禦備時,諸將軍或是孫策時舊將,或公室貴戚,各自矜恃,不相聽從。遜案劍曰:「劉備天下知名,曹操所憚,今在境界,此彊對也。諸君並荷國恩,當相輯睦,共翦此虜,上報所受,而不相順,非所謂也。僕雖書生,受命主上。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1>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各在其事,豈復得辭!軍令有常,不可犯矣。」及至破備,計多出遜,諸將乃服。 〔注解〕
(1) 尺寸:些微,少許。
|
|
典故說明: 據《三國志.卷五八.吳書.陸遜傳》載,三國時,蜀吳交戰,吳主孫權任命陸遜為大都督,帶領兵馬迎戰蜀軍。但陸遜手下的一批老將和皇親貴族,認為他只是個書生,毫無戰功,所以不服他的領導。陸遜於是召集眾將說:「我以一介書生負此重任,是主上賞識我能夠忍受屈辱而承擔重任的一點長處。而大家也各自有應盡的職責,不容懈怠。今後若有人不聽號令,我將以軍法處置!」後來陸遜用計擊敗劉備,取得勝利,大家見識到他的機智謀略,才完全的心服口服。後來「忍辱負重」被用來形容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
|
|
書證: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忍受屈辱怨謗而承擔重任。三國志˙卷五十八˙吳書˙陸遜傳:國家所以屈諸君使相承望者,以僕有尺寸可稱,能忍辱負重故也。三國演義˙第八十三回:僕雖一介書生,今蒙主上託以重任者,以吾有尺寸可取,能忍辱負重故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忍辱負重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