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患得患失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患得患失
ㄏㄨㄢˋ ㄉㄜˊ ㄏㄨㄢˋ ㄕ
huàn dé huàn shī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患得患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uàn dé huàn shī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患得患失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huàn dé huàn shī | ||||||||
釋義:
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語本《論語.陽貨》。△「無所不至」 |
|||||||||
典源: 《論語.陽貨》子曰:「鄙夫1>可與事君2>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3>;既得之,患失之4>。苟患失之,無所不至5>矣。」 〔注解〕
(1) 鄙夫:人格卑陋的人。
(2) 事君:事奉君主。
(3) 患得之:害怕得不到。
(4) 患失之:害怕會失去。
(5) 無所不至:無所不用其極,比喻什麼壞事都做得出來。見「無所不至」。
|
|||||||||
典故說明: 孔子是春秋時代的思想家、教育家,他曾說:「人格低下的人是不能侍奉君王的,因為他們只注重名利,沒得到前害怕得不到,得到了又擔心會失去。如果擔心到手的名利失去的話,為了繼續保有它,他們就什麼事都做得出來。」這就是說,如果君主身邊的人品德不好的話,他們為了保有既得利益,就會無所不用其極,影響朝政,蒙蔽視聽,進而使國家人民受到危害,所以這種人是絕對不能事君的。孔子用「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說明小人對名利得失的憂慮。後來「患得患失」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語本論語˙陽貨:鄙夫可事君也與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無所不至矣。形容人的得失心很重,在沒得到以前怕得不到,得到以後又怕失去。宋史˙卷二八三˙王欽若傳˙論曰:竦陰謀猜阻,鉤致成事,一居政府,排斥相踵,何其患得患失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患得患失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