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己及人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推己及人
ㄊㄨㄟ ㄐㄧˇ ㄐㄧˊ ㄖㄣˊ
tuī jǐ jí ré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uī jǐ jí ré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推己及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tuī jǐ jí ré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推己及人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tuī jǐ jí rén | ||||||||
釋義:
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語出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 |
|||||||||
典源: 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昔者聖人之崇仁也,將以興天下之利也。利或不興,須仁以濟。天下有不得其所,若己推而委之於溝壑然。夫仁者,蓋推己以及人也,故己所不欲,無施于人1>,推己所欲,以及天下。推己心孝于父母,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子者,不失其事親之道矣。推己心有樂于妻子,以及天下,則天下之為人父者,不失其室家之歡矣。推己之不忍于饑寒,以及天下之心,含生無凍餧之憂矣。此三者,非難見之理,非難行之事。唯不內推其心以恕乎,人未之思耳。夫何遠之有哉。 〔注解〕
(1) 己所不欲,無施于人:自己所不喜歡的事物,不要加在別人身上。出自《論語.衛靈公》。見「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
|
|||||||||
典故說明: 在《論語.衛靈公》中,孔子說︰「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意思就是說,自己所不喜歡的事情,不要加在別人的身上。而在晉.傅玄《傅子.卷一.仁論》中,則更進一步將孔子的思想擴大,認為不但要「己所不欲,無施于人」,更要「推己所欲,以及天下」。也就是說,將自己所願意的事情,施行在其他人的身上,做到「推己以及人」。因此,自己孝順父母,也要讓別人孝順父母;自己家庭和樂,也讓其他人的家庭和樂;自己不願遭受飢寒,也幫助別人不會遭受飢寒。唯有當一個人能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時,才能做到「推己以及人」,達成真正的仁恕之道。後來「推己及人」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將心比心,設身處地替別人著想。宋˙朱熹˙與范直閣:學者之于忠恕,未免參校彼己,推己及人則宜。清˙張惠言˙承拙齋家傳:以推己及人為門戶,以書策吟詠為圓囿,保吾天,全吾真,處而安焉。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推己及人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