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梁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áng |
解釋:
1. 橋。
2. 架在柱上,用來支撐屋頂的橫木。
3. 物體隆起的部分。 4. 朝代名:(1) (西元502∼556)南朝蕭衍所建。建都建康。 (2) (西元907∼923)朱全忠篡唐所建,國號梁,建都開封,為五代之一。末帝時,被後唐李存勗所滅。 5. 姓。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iá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beam |
作者: | 蔡益超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名詞解釋: 梁係一種最常見的結構構材,軸向的尺寸遠大於斷面的寬與深。主要承受之載重垂直於梁軸,因此產生之內力主要為彎矩與剪力。 由於支承條件不同,梁可分為簡支梁、懸臂梁、外伸梁、固定樑、連續梁等,前三種為靜定梁,後兩種為靜不定梁。 梁軸不一定需為直線,若為曲線,稱之為曲梁。梁之斷面亦不一定均勻不變,有變化者,稱之為變斷面梁。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niû
|
音讀: |
niû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梁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