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比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í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ǐ |
解釋:
1. 相較、較量。
2. 依照、仿照。
3. 用手勢模擬動作。
4. 模擬、譬喻。
5. 勝負結果的對比。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ì |
解釋:
1. 相益、挨著。
2. 結黨營私。
3. 最近、近來。
4. 及、等到。
5. 屢屢、常常。
6. 六十四卦之一。坤(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bǐ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bì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三]p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ratio |
作者: | 趙怡欽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名詞解釋: 比在數學上是指一個量除以另一個量的商值,例如2比3又可以寫成2/3,亦即2除以3。比也可以引申用來表示某事(物)相對於另一事(物),或兩事(物)之間或多事(物)之間的固定或近似的關係;例如,學校裡學生與老師人數為10:1的比率。在流體力學中,不同效應之比往往構成重要的參數,例如慣性力與黏滯力之比為雷諾茲數(參見 Reynolds number)。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pí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比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