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市蜃樓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海市蜃樓
ㄏㄞˇ ㄕˋ ㄕㄣˋ ㄌㄡˊ
hǎi shì shèn lóu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釋:
1. 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作用,而使得遠處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發生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
2. 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海市蜃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似】鏡花水月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hǎi shì shèn lóu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海市蜃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hǎi shì shèn lóu | ||||||||||||||||||||||||||
釋義:
蜃,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其實這是由於光線折射造成的自然現象。語本《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後用「海市蜃樓」比喻虛幻的事物。△「空中樓閣」 |
|||||||||||||||||||||||||||
典源: 《史記.卷二七.天官書》故北夷之氣如群畜穹閭,南夷之氣類舟船幡旗。大水處,敗軍場,破國之虛,下有積錢,金寶之上,皆有氣,不可不察。海旁蜄1>氣象樓臺;廣野氣成宮闕2>然。雲氣各象其山川人民所聚積。 〔注解〕
(1) 蜄:音ㄓㄣˋ,大蛤,亦作「蜃」。
(2) 宮闕:建築富麗堂皇的宮殿。
|
|||||||||||||||||||||||||||
典故說明: 在海邊或沙漠,偶爾可以看到綠州或城市的景象,好像就在眼前,可是等到走近一瞧,卻又消失了,這種現象就是「海市蜃樓」。古人利用豐富的想像力解釋這種奇怪的現象,他們認為這是因為有一種叫做「蜃」的大蚌殼,能夠吐氣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這樣的想像說解,古人將之記錄在正史中的天文曆書中,如《史記.卷二七.天官書》。在宋代沈括的《夢溪筆談.卷二一.異事》中,也記載著在登州的海邊,偶而可以看到雲霧中有宮室、人馬的景象,稱為「海市」。其實「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作用,而得遠處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後來「海市蜃樓」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
|
|||||||||||||||||||||||||||
書證:
|
|||||||||||||||||||||||||||
辨識: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蜃,大蛤蜊。傳說蜃能吐氣而形成樓臺城市等景觀。見明˙李時珍˙本草綱目˙卷四十三˙鱗部˙蛟龍。實際上,海市蜃樓的形成,是由於光線通過不同密度的空氣層,發生折射作用,而得遠處的景物投映在空中或地面上。這種現象多在夏天時的沿海一帶或沙漠中出現。後亦用以比喻虛幻的景象或事物。駢字類編˙卷四十六˙山水門˙海˙海市引隋唐遺事:張昌儀恃寵,請託如市。李湛曰:此海市蜃樓比耳,豈長久耶?亦作海樓、蜃樓、蜃樓海市。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海市蜃樓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