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渲染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渲染
ㄒㄩㄢˋ ㄖㄢˇ
xuàn rǎ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àn rǎn |
解釋:
1. 國畫的一種用色技巧。以水墨或顏料,襯托物像,而形成陰陽向背的效果。
2. 比喻言詞、文字過度吹噓誇大。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渲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似詞: | 【似】1.烘托、襯托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àn rǎ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渲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周淑卿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渲染」亦可解釋為「設色」,意即為物象加上水墨或色彩,以分出物象的陰陽向背。渲染的方法最主要的是「平塗」和「暈染」兩種。平塗就是設色時顏色深淺一致,適宜裝飾趣味的表現,常見於折枝花卉及年畫;暈染則是在一個設色面積上,顏色有深淺變化。 渲染的風格,各代不同。在唐朝吳道子之前,繪畫多用重色,吳道子之後有淺綠之法,於是水墨用法紛出。淺絳著色法即是在焦墨痕中用淡色微染,使墨色與淡色結合,但仍以水墨較多。元明以後,文人畫家的作品尚清淡,此種設色方法普遍流行。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渲染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