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源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yu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Source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輻射源(radiation source)簡稱射源,指產生輻射的設備(如X光機)或輻射核種團(如鈷-60機、Pu-Be中子源等),高強度輻射源通常係用遙控操作的方法,以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及避免環境的污染。一般指人造密封(sealed)源,裝於容器內或有封蓋的輻射源,容器或封蓋有相當的機械強度,在正常使用及設計損耗下,可防止接觸及輻射源外洩。用於醫院遠隔治療、放射照相、電池的電力源,或各類工業用測量計等。直線加速器及放射同位素產生器等器具及自然放射核種亦可視為輻射源。密封源相對的即為開放(unsealed)源,如示蹤劑、核子設施等。檢查(check)源,可用以快速簡易地確認檢測儀器的合理精度,而不需經過正式校準程序,也稱參考(reference)源。中子(neutron)源為可發出中子的材料,用在反應器中提供啟動中子連鎖反應所需的中子;或用以校準中子測量設備,如鐳鈹、鈽鈹中子源。依場合不同,另有以下不同用法: Ⅰ.染源由核子設施、處置場、廢料容器等,外洩到大氣中或其他環境中,無固定排放點的輻射漫佈污染源,又稱為面源。 Ⅱ.源物料(source material),法規上定義為(A)鈾、釷或鈾釷混合之礦物,所含鈾、釷成分重量超過萬分之五者;或(B)任何物化形態的鈾、釷或鈾釷混合物,所含鈾、釷成分重量超過萬分之五者,但不包括核燃料。 Ⅲ.輻射源項([radioactive]sourceterm),在評估報告中(如用於評估模擬程式),用於指明由一已知射源真正或潛在釋出放射性物質的資訊,包括組成、數量、釋出率及方式等,為環境風險評估第一步,再經輻射曝露途徑分析、才能計算估量劑量、效應,最後再導出風險。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基本資料
英文: | source |
作者: | 楊德良 |
日期: | 2002年12月 |
出處: | 力學名詞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源與沈為質量守恆中的一個特殊奇異的漏洞。源或沈在自然界中不會發生而且只是一個十分抽象的觀念,然而由於其奇異的特性,在數學上卻十分有用,因為理論上如果碰上物體邊界,則可以把這些邊界想像成是源與沈或更高階的奇異解,如源沈偶(doublet)等組合而成。如此一來,邊界條件之滿足將可以源與沈等概念來模擬。 從質量守恆的觀點,如果在一個控制體積內沒有流體之產生,則一個不可壓縮之流體流經其控制表面之淨質量(體積)流必須為零,可以數學式表示為: 式中,v為流速向量;n為控制表面上之單位向量;S為控制表面之面積。 利用散度定理 ,可由(1)式得到不可壓縮流體之連續方程式▽.v=0。如果(1)式之積分不為零,則有質量(體積)產生,則(1)式可寫為: 式中,m稱為控制體積內單位時間內所產生之體積流,稱為源之強度。因此,一個簡單的源(simple source)可以想像為由一奇異點之徑向外流,三維流中如果此源在單位時間施放體積為m,則可算出其經向流速為Vr=m/(4πr2),而其對應之速度勢函數ф =m/(4πr)。在二維流中,其經向流速為Vr=m/(2πr),速度勢函數ф =mlnr/2π。這些函數恰巧為拉卜拉斯方程式(Laplace equation)之受一δ(r)外力之格林函數(Green's function)之基本解。其特性為當r→0時,1nr及1/r分別趨近於無窮大,Vr亦變成無窮大而無法以定義,因此說自然界中,源或沈是不會發生的。二維源如圖形所示。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guân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源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