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移默化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潛移默化
ㄑㄧㄢˊ ㄧˊ ㄇㄛˋ ㄏㄨㄚˋ
qián yí mò huà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潛移默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án yí mò huà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潛移默化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qián yí mò huà | ||||||||||||||||||||||||||
釋義:
人的思想、性格或習慣受到影響,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語本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耳濡目染」 |
|||||||||||||||||||||||||||
典源: 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慕賢》人在年少,神情未定,所與款狎1>,熏漬陶染2>,言笑舉動,無心於學,潛移暗化,自然似之;何況操履3>藝能,較明易習者也?是以與善人居,如入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墨子悲於染絲,是之謂矣。君子必慎交遊焉。孔子曰:「無友不如己者。」顏、閔之徒,何可世得!但優於我,便足貴之。 〔注解〕
(1) 款狎:親密交往。
(2) 熏漬陶染:感化薰陶。
(3) 操履:素行,平日所遵守及履行的事。
|
|||||||||||||||||||||||||||
典故說明: 「潛移默化」原作「潛移暗化」。北齊時,顏之推寫了一本家訓,教導子孫做人處世的道理。其中有一部分寫到,人在年輕之時,性格未定,時常有樣學樣,如果多和賢德的人在一起,性格思想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他們的影響,可以養成良好的品德。就像在蘭室待久了,身上也會有蘭花的香氣;在魚市中待久了,身上則會有魚腥味一樣。所以自古以來,君子都很慎重地選擇朋友。孔子也曾說:「不要去結交道德修養不如自己的人。」和比自己更有品德的人交往,才能自然而然地受到他們的影響。後來「潛移默化」這句成語就從這裡的「潛移暗化」演變而出,形容人的思想、性格或習慣受到影響,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
|
|||||||||||||||||||||||||||
書證:
|
|||||||||||||||||||||||||||
辨識: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人的思想、性格或習慣,受到環境或別人的影響,於不知不覺中起了變化。清史稿˙卷三八一˙陳鑾傳:請敕儒臣闡明聖諭廣訓,黜異端之旨,撰為韻言,布之鄉塾,俾士民童年誦習,以收潛移默化之效。文明小史˙第一回:第一須用些水磨工夫,叫他們潛移默化,斷不可操切從事,以致打草驚蛇,反為不美。亦作潛移暗化。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潛移默化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