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的放矢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無的放矢
ㄨˊ ㄉㄧˋ ㄈㄤˋ ㄕˇ
wú dì fàng shǐ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無的放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ú dì fàng shǐ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無的放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ú dì fàng shǐ |
釋義:
沒有目標而胡亂放箭,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語本唐.劉禹錫〈答容州竇中丞書〉。後亦用「無地放矢」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地指責、攻擊別人。△「有的放矢」 |
|
典源: 唐.劉禹錫〈答容州竇中丞書〉(據《劉禹錫集.卷一○》引)世之服儒衣冠、道古語、居學官者,為不鮮矣。求其知所以然者幾何人?借曰有之,未必不詬病耳。今夫挾弓注矢,溯空而發者,人自以為皆羿可矣。移之於澤宮,則噤而不敢言。何哉?有的不可欺故也。今夫儒者函矢相攻1>,蜩螗相喧2>,不啻3>於彀弓4>射空矢者,孰為其的5>哉? 〔注解〕
(1) 函矢相攻:以書信作箭,互相攻擊。
(2) 蜩螗相喧:指議論喧騰之聲如蟬鳴鼎沸。蜩螗,音ㄊ|ㄠˊ ㄊㄤˊ,夏蟬。
(3) 不啻:如同。啻,音ㄔˋ。
(4) 彀弓:拉滿弓弦。彀,音ㄍㄡˋ。
(5) 的:音ㄉ|ˋ,箭靶的中心,指目標物。
|
|
典故說明: 這篇〈答容州竇中丞書〉,是唐代大詩人和文學家的劉禹錫,寫給容州竇中丞的回信。信中有一段內容寫到:今日的讀書人盲目地、矛盾地相互攻擊對方,議論嘈雜之聲如蟬鳴鼎沸,這就好像拉滿弓弦胡亂放箭,卻不知他們的目標物在哪?後來「無地放矢」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亦用來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
|
|
書證: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沒有箭靶而胡亂放箭。比喻言語或行動沒有目的。如:這次會議須就問題核心討論 ,不可無的放矢。比喻毫無事實根據而胡亂的指責、攻擊別人。如:你對我的指控簡直是無的放矢, 含血噴人。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無的放矢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