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簫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樂器名:A>多管密排的吹奏樂器,以一組長短參差的細竹管,依音階高低排列而成。或稱為「排蕭」。B>後世專稱單管豎吹的樂器為「簫」。其正面五孔,背面一孔,吹孔在頂端側沿。或稱為「洞簫」。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簫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iāo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Hsiao |
作者: | 郭玉茹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器名,流行於中國民間的吹管樂器,又名洞簫,以竹製作,上端封口的竹節邊緣開孔吹氣振動竹管發音,管身開有六個音孔,正面五個,背面一個,下方另有二對出氣孔。相傳此種樂器原出於羌中,音量較小,音色柔和、甘美而幽雅,適於獨奏或重奏,經常做為戲曲伴奏樂器,發揮特定的作用。著名簫曲有《鷓鴣飛》、《妝台秋思》、《柳搖金》等,琴簫合奏曲有《梅花三弄》、《平沙落雁》等。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siau
|
解釋:
|
|
同義詞: | 洞簫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簫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