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嫗能解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老嫗能解
ㄌㄠˇ ㄩˋ ㄋㄥˊ ㄐㄧㄝˇ
lǎo yù néng jiě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lǎo yù néng jiě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老嫗能解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
漢語拼音: | lǎo yù néng jiě | ||
釋義:
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即令一老婦人讀詩,若了解則收錄,否則再修改。#典出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老嫗解詩》。後用「老嫗能解」形容文字通俗明白,淺顯易懂。 |
|||
典源: #宋.釋惠洪《冷齋夜話.卷一.老嫗解詩》白樂天1>每作詩,令一老嫗2>解之。問曰:「解否?」嫗曰「解」,則錄之;「不解」,則易之。故唐末之詩近于鄙俚3>。 〔注解〕
(1) 白樂天:白居易(西元772∼846),字樂天,號香山居士,唐下邽人。居易文章精切,尤工詩,作品平易近人,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晚年放意詩酒,號醉吟先生。
(2) 老嫗:年老的婦人。嫗,音ㄩˋ。
(3) 鄙俚:質樸、粗俗。〔參考資料〕另可參考: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三》
|
|||
典故說明: 唐朝詩人白居易是新樂府運動的倡導者,他的作品平易近人。據《冷齋夜話》記載:他每作好一首詩,都會讀給一個老婦人聽,如果老婦人聽得懂詩的意涵,就收錄;如果不懂,就再修改。後來這個故事被濃縮成「老嫗能解」,用來形容文字通俗明白,淺顯易懂。
|
|||
書證:
|
|||
辨識: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白居易每作一首詩,即令一老婦人讀詩,若了解則收錄,否則再修改。見宋˙彭乘˙墨客揮犀˙卷三。後用以形容文字通俗明白,容易看懂。歧路燈˙第五十六回:智周萬道:語質詞俚,卻是老嫗能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老嫗能解 |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