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得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自得
ㄗˋ ㄉㄜˊ
zì dé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dé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自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zì dé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自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 程運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自得」見於〔中庸〕第十四章,其文為:「君子素其位而行,不願乎其外。素富貴,行乎富貴;素貧賤,行乎貧賤;素夷狄,行乎夷狄;素患難,行乎患難。君子無入而不自得焉!在上位不陵下,在下位不援上,正己而不求於人,則無怨。上不怨天,下不尤人,故君子居易以俟命,小人行險以徼倖。子曰:『射有似乎君子,失諸正鵠,反求諸其身。』」 又〔孟子.離婁篇下〕載:「孟子曰:『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則居之安;居之安,則資之深;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上段話說安分守己,盡其在我,可以心安理得而不妄求。下段話是勉勵學者為學貴能自得。所謂自得,是說能自發自動,自我反省,不依傍外物,亦不受外力左右;能夠如此,則不論身處何地,皆能悠然自得而不失其道。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自得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