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舞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1. 一種配合音樂節奏活動身體、表演各種姿態的藝術。
2. 配合音樂活動肢體。
3. 耍動、揮動。
4. 飛揚、飛翔。
5. 賣弄、玩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ǔ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英文: | Ourouve |
作者: | 張麗珠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名詞解釋: 舞名。《 舞》(Toucan dance)是一種故事性舞蹈(Story Dances),為巴布亞福約西(Fuyughe)地方之舞蹈,係描寫 鳥之傳說。據說,當剛會飛之小鳥,準備離開高樹上之鳥巢時,公鳥即飛去通知其他公鳥,然後所有公鳥集聚於另一樹上。兩隻公鳥併排飛往小鳥所在之鳥巢,兩隻公鳥之翼互相重疊,成為一平台,小鳥即走上平台。大鳥隨即繞小鳥而飛,指示小鳥看清即將生活於斯的世界。其他一對一對公鳥亦飛起,各攜一小鳥,但並未飛向原巢,而向另一樹上飛去。自此之後,所有小鳥即須獨立生活。為描寫此種情景,舞者成密集單行,作蛇行式移動,然後兩人向前移至前方舞者兩旁,三人一齊走數步,然後回至原處,此種動作重複數次。此舞係由男子表演,以鼓聲及歌聲伴奏,並以優雅之姿勢,擺動帶有羽毛之頭飾。 |
|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音讀: |
bú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舞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