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劫不復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萬劫不復
ㄨㄢˋ ㄐㄧㄝˊ ㄅㄨˋ ㄈㄨˋ
wàn jié bù fù (變)wàn jié bú fù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àn jié bù fù (變)wàn jié bú f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萬劫不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àn jié bù fù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萬劫不復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wàn jié bù fù |
釋義:
佛教以世界經歷若干萬年即毀滅一次,再重新開始為「一劫」。「萬劫不復」指人一旦墮入無間地獄,雖歷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語出《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梵網經菩薩戒序》。後用「萬劫不復」比喻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 |
|
典源: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梵網經菩薩戒序》1>怖心難生,善心難發,故經云:「勿輕小罪,以為無殃。水滴雖微,漸盈大器。剎那2>造罪,殃墮無間3>。一失人身,萬劫不復。壯色不停,猶如奔馬。人命無常,過於山水。今日雖存,明亦難保。」眾等各各一心,勤修精進,慎勿懈怠懶惰,睡眠縱意。夜即攝心,存念三寶,莫以空過,徒設疲勞,後代深悔。 〔注解〕
(1) 《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梵網經菩薩戒序》:《梵網經盧舍那佛說菩薩心地戒品第十》,簡稱《梵網經》。本書內容卷上前有〈梵網經序〉一篇,標為晉.釋僧肇撰,而〈梵網經菩薩戒序〉則置於卷上末與卷下之間,未注明序為何人所作。按今所見《梵網經》為五代十國後秦.鳩摩羅什所譯,故本篇至晚當不晚於五代十國.後秦。
(2) 剎那:本為佛教用語,指一個起心動念之間。義為瞬間,表極短的時間。
(3) 無間:指無間地獄。
|
|
典故說明: 佛家稱世界一成一毀為一劫。萬劫,指極長的時間,有永遠的意思。唐代李白〈短歌行〉說:「蒼穹浩茫茫,萬劫太極長。」《西遊記.第二回》說:「把你這猢猻剝皮剉骨,將神魂貶在九幽之處,教你萬劫不得翻身!」用的都是這個意思。至於「萬劫不復」,這句成語本來是說人一旦墮入地獄,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在佛教經典〈梵網經菩薩戒序〉中,勸人要「自知有罪當懺悔,懺悔即安樂,不懺悔罪益深」,意思就是要人如果自知有罪,要能懺悔才能安樂;不知懺悔,將加深罪惡。這篇經文另外還說:一個人如果不對罪惡存有戒慎之心,就容易縱情懈怠,所以不要輕視小罪過,以為沒有關係。要知道罪惡之心就像小水滴,不去理會,終究會積滿成大缸水,那就是大罪惡了。一個人在剎那間犯了罪過,死後將墮入無間地獄,雖歷經萬劫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回復人身。這就是「萬劫不復」這句成語的出處和原義了。後來「萬劫不復」被用來比喻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例如:「他的毒癮已深,已淪入萬劫不復之境,想救也來不及了。」
|
|
書證: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佛教本謂人一旦墮入地獄,雖經萬次世界毀滅那麼久的時間,也不易投胎為人。後引申指無法挽救的行為或命運。梵網經菩薩戒序:一失人身,萬劫不復。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萬劫不復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