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蒲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蒲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ú |
解釋: 1. 姓。 2. →菖蒲、蒲公英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pú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蒲 |
英文名: | Schoenoplectus triqueter |
描述: 具長走莖。稈獨立,高45-100 cm,橫截面三角形。花序繖房狀或頭狀,具3-15個小穗;小穗長7-12 mm;鱗片長3.5-4 m。柱頭2。瘦果長2-2.5 mm,棕色,腹背壓扁。 |
|
分布: 分布台中、雲林等地區海岸。</p> |
|
作者: | 楊遠波, 劉和義, 林讚標 |
授權方式: | ![]() |
資料來源: | 臺灣生命大百科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pôo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蒲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