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赤子之心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赤子之心
ㄔˋ ㄗˇ ㄓ ㄒㄧㄣ
chì zǐ zhī xī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赤子之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ì zǐ zhī xī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赤子之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hì zǐ zhī xīn |
釋義:
嬰兒的心。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語出《孟子.離婁下》。 |
|
典源: 《孟子.離婁下》孟子曰:「大人1>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 〔注解〕
(1) 大人:此指具有良好品德修養的人。
|
|
典故說明: 孟子,西元前372∼前289,名軻,字子輿,戰國時鄒人。受學於子思門人,提倡王道、重仁義、輕功利、創性善之說,後世尊稱為「亞聖」,傳有《孟子》七篇。他曾經到齊、宋、滕、魏等國游說,一度擔任齊宣王的客卿,最後以所說不合王意而不見用。他主張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人性本善」等論說,以期說服諸侯,停止武力兼併。晚年與萬章等門人集儒家論述著書立說以終,學說對後世影響甚大,被認為是孔子儒家學說的繼承者。典源所錄是孟子說過的一句話,意思是說:一個品德修養良好的人,不會失去他做赤子時的一片純真、善良之心。「赤子之心」就是直接摘自典源的一個成語,用於比喻純潔、善良的心地。
|
|
書證: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如赤子般善良、純潔、真誠的心地。孟子˙離婁下: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唐˙柳宗元˙亡姊前京兆府參軍裴君夫人墓誌:必敬必親,下以不失其赤子之心,姻族歸厚,率由是也。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赤子之心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