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軒然大波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軒然大波
ㄒㄩㄢ ㄖㄢˊ ㄉㄚˋ ㄅㄛ
xuān rán dà bō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軒然大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ān rán dà bō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軒然大波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ān rán dà bō |
釋義:
高揚壯大的波濤。語出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後用「軒然大波」比喻大的糾紛或風波。 |
|
典源: 唐.韓愈〈岳陽樓1>別竇司直2>〉詩(據《全唐詩.卷三三七.韓愈》引)洞庭九州間,厥大誰與讓!南匯群崖水,北注何奔放!瀦為七百里,吞納各殊狀。自古澄不清,環混無歸向。炎風日搜攪,幽怪多冗長。軒然3>大波起,宇宙隘而妨4>。巍峨拔5>嵩華6>,騰踔7>較8>健壯。聲音一何宏,轟輵車萬兩。猶疑帝軒轅,張樂就空曠。蛟螭露筍簴,縞練吹組帳。鬼神非人世,節奏頗跌踼。陽施見誇麗,陰閉感悽愴。 〔注解〕
(1) 岳陽樓:在湖南省岳陽縣西門上,高三層,下瞰開闊壯偉的洞庭湖,風景極佳。
(2) 竇司直:竇庠(西元766?∼828?),唐朝扶風平陵人,字冑卿。吏部侍郎韓皋出鎮武昌,辟庠入幕府中,陟大理寺司直,權領岳州。平生工文,著述亦多,與兄、弟合著有《竇氏聯珠集》。
(3) 軒然:高舉的樣子。
(4) 妨:阻礙、妨礙。
(5) 拔:特出。
(6) 嵩華:嵩山與華山的合稱。
(7) 騰踔:跳躍。踔,音ㄓㄨㄛˊ,超越。
(8) 較:較量。
|
|
典故說明: 「軒然」,是高舉的樣子;「軒然大波」指的是高揚壯大的波濤,出自於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此詩是韓愈經過岳陽樓時寫給竇庠的,詩中描寫洞庭湖的雄偉壯闊,有時湧起了高大的波濤,那波濤的壯觀,連宇宙都顯得狹隘而有所妨礙似的。波浪的高聳,簡直都要超出嵩山和華山了,那無以計數的波濤在奔騰跳躍著,彷彿在較量著誰最雄壯。後來這句成語由描述壯闊的景色,轉而形容重大的事件,用以比喻因事件而產生的大糾紛或大風波。如清.梁啟超〈俄德協商之將來〉:「去冬十二月,俄德兩皇忽相會於德之砵丹。未幾而有兩國關於波斯之協商文牒出現,此實最近外交界之軒然大波也。」文中提到協商文件的出現,在當時外交界是一個重大的事件,影響深遠。
|
|
書證: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高湧而盛大的波濤。唐˙韓愈˙岳陽樓別竇司直詩:軒然大波起,宇宙隘而妨。比喻大的糾紛或事件。如:這個消息經報端披露後,在輿論界掀起軒然大波。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軒然大波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