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輕舉妄動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輕舉妄動
ㄑㄧㄥ ㄐㄩˇ ㄨㄤˋ ㄉㄨㄥˋ
qīng jǔ wàng dòng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jǔ wàng dò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輕舉妄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反】深謀遠慮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jǔ wàng dòng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輕舉妄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īng jǔ wàng dòng |
釋義:
輕,輕率。妄,胡亂。「輕舉妄動」形容未經慎重考慮,即輕率地採取行動。◎語本《韓非子.解老》。 |
|
典源: ◎1《韓非子.解老》夫緣道理以從事者,無不能成;無不能成者,大能成天子之勢尊,而小易得卿相將軍之賞祿。夫棄道理而妄舉動者,雖上有天子諸侯之勢尊,而下有倚頓1>、陶朱2>、卜祝3>之富,猶失其民人,而亡其財資也。眾人之輕棄道理而易妄舉動者,不知其禍福之深大,而道闊遠若是也,故諭人曰:「孰知其極?」人莫不欲富貴全壽,而未有能免於貪賤死夭之禍也。心欲富貴全壽,而今貧賤死夭,是不能至於其所欲至也。 〔注解〕
(1) 倚頓:春秋時代魯國人,生卒年不詳。因畜養牛羊及煮鹽販賣而致富。或作「猗頓」。 倚,音|ˇ。
(2) 陶朱:范蠡,字少伯,生卒年不詳,春秋楚人。與文種同事越王句踐二十餘年,苦身戮力,卒以滅吳,尊為上將軍。蠡以大名之下,難以久居,且句踐為人,可與共患難,難與同安樂,遂尋海路至齊地,變姓名為鴟夷子皮。至陶,因精通計算治產以成巨富,自號陶朱公。
(3) 卜祝:掌管卜事和祭祀時贊禮饗神的人。 ◎2《韓非子.解老》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疾嬰內則痛,禍薄外則苦。苦痛雜於腸胃之間,則傷人也憯。憯則退而自咎,退而自咎也,生於欲利。故曰:「咎莫憯於欲利。」
|
|
典故說明: 《韓非子.解老》內容是擇取《老子》中的文句,以法家思想來解釋其中的意涵。典源這裡是在解釋「禍兮福之所倚,福兮禍之所伏,孰知其極」這句話。韓非子認為背棄道理,而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行動的人,縱使有如天子諸侯般的權勢地位,或倚頓、陶朱公、卜祝的財富,還是會因為有驕傲之心,而失去他的人民和財富。人們之所以輕易地背棄道理,而任意輕率地行動,是因為不知道「禍與福常相因而至,往往福因禍生,而禍藏福中」,老子就是要告訴人們「禍福相倚」這個道理。另外同樣是《韓非子.解老》:「故欲利甚於憂,憂則疾生,疾生而智慧衰,智慧衰則失度量,失度量則妄舉動,妄舉動則禍害至,禍害至而疾嬰內。」大意是:過分貪求利益就會開始憂慮,引發疾病,削減智慧,導致失去權衡輕重、得失的能力,一旦事情沒有經過慎重考慮,就輕率地採取行動,便使得災禍降臨。後來「輕舉妄動」這句成語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形容未經慎重考慮,即輕率地採取行動。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修訂本參考資料:行為不慎,舉止輕浮。三國演義˙第一○六回:主公宜避凶就吉,不可輕舉妄動。鏡花緣˙第八十四回:真是輕舉妄動,亂鬧一陣了!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輕舉妄動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屬性: | 形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對應華語: | 輕舉妄動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_輕舉妄動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