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首: | 辛 |
筆畫: | 19 |
部首外筆畫: | 12 |
注音: | ㄘˊ |
解釋: (1)推讓。如:「辭卸」、「辭謝」、「推辭」。 (2)避開。如:「不辭辛苦」、「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3)道別。如:「告辭」、「辭行」、「辭別」。 (4)解職。如:「辭職」、「辭退」。 (5)言詞、文詞。通「詞」。如:「言辭」、「措辭」。 (6)口實、話柄。如:「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7)辭世:死亡。如:「人已辭世,哭也無益。」 (8)辭歲:除夕夜家人相聚團拜。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
部首: | 辛 |
部首外筆畫: | 12 |
總筆畫: | 19 |
注音: |
|
解釋:
1. 推卻、不接受。
2. 告別、離開。
3. 敘述、說明的語言文字。通「詞」。 4. 起於戰國時期楚國的文體。內容多楚地方言及名物,以屈原為代表作家。漢人輯集屈原、宋玉等人相關的作品稱為《楚辭》,後人因稱此類賦體為「辭賦」或「辭」。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辛 |
部首外筆畫: | 12 |
總筆畫: | 19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c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部首: | 辛 |
音讀: |
sî
|
解釋:
|
|
音讀: |
sû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