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邊界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邊界
ㄅㄧㄢ ㄐㄧㄝˋ
biān jiè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iān jiè |
解釋:
1. 國家領土的疆域界線,國與國間相鄰的界線。
2. 球賽範圍的邊線界限。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邊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biān jiè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邊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Frontier |
作者: | 張中煖 |
日期: | 2004年11月 |
出處: | 舞蹈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舞名。美國現代舞大師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的獨舞作品,首演於1935年4月。此舞採用路易.何斯特(Louis Horst)的音樂,由野口勇(Isamu Noguchi)負責舞台設計,是他第一次和葛蘭姆合作的作品,服裝則由葛蘭姆自己設計。對葛蘭姆而言,《邊界》是未知旅程的象徵,它是無止盡的探索和發現。她認為當人們從美國的東部到西部,穿越區界,找到新的家園,新的朋友,也意味著不同的人穿越了彼此的邊界。因此,這支舞碼旨在表現拓荒者征服、克難、勇敢和堅毅的活力與精神。 |
|
參照: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2、Martha Graham《Blood Memory》1991.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邊界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