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剛石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金剛石
ㄐㄧㄣ ㄍㄤ ㄕˊ jīn gāng shí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基本資料
注音: | |
漢語拼音: | jīn gāng shí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又名鑽石,硬度10,為已知最堅硬的物質。因具高硬度、高熔點,及不溶於任何酸類或鹼類之特性,主要應用於研磨材料、鑽頭等工業,以及寶石兩大方面。 金剛石係由碳所組成,質純者呈透明無色,若含有其它微量元素則會呈現多種顏色。一般呈無色或色澤鮮豔,晶形完美而透明者可作為寶石之用,廣受人們的喜愛。 金剛石主要產在角礫雲母橄欖岩(Kimberlite)內,為高溫高壓環境下結晶的產物。 |
|
知識 1: 導熱性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 |
化學成分: | C |
國外產地: | 澳洲西部Argyle地區 |
學域-大分類: | 地質-岩礦類 |
礦物分類: | 自然元素 |
紀錄類別: | 礦物知識單元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基本資料
音讀: |
kim-kong-tsio̍h
|
解釋:
|
|
同義詞: | 璇石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