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鉛 - 教育百科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
注音: | |
解釋: 化學元素。符號為Pb。色青質軟而有延展性。具毒性。可與其他金屬化合,用途很廣。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小字典_鉛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qiā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一]qiān |
解釋:
|
|
注音: |
|
漢語拼音: | [二]yá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Lead |
日期: | 2002年2月 |
出處: | 環境科學大辭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Pb原子量207.2,原子序82。在地球表面(表面的深度為 16Km)含量約為15g/ton。在20℃時,比重 11.34,熔點327.4℃,沸點1740℃。鉛外觀為帶點青白色、銀灰色的金屬,是一種相當軟,且易於鑄造加工的金屬。一般用於蓄電池極板、鉛字、放射性遮蔽材料、合金、顏料、汽油添加劑等。接觸過量的鉛及無機鉛化合物會引起損害神經、消化及造血系統的病理現象。兒童接觸過量的鉛會造成食欲不振、嘔吐、抽筋等不舒服現象,且可能使大腦發育受影響。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教育部臺灣閩南語常用詞辭典
音讀: |
iân
|
解釋:
|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_鉛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