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雪中送炭 - 教育百科
詞條名稱:雪中送炭
ㄒㄩㄝˇ ㄓㄨㄥ ㄙㄨㄥˋ ㄊㄢˋ
xuě zhōng sòng tàn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國語辭典簡編本_雪中送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關連字詞
相反詞: | 【反】落井下石、趁火打劫、乘人之危、錦上添花 |
教育部國語詞典重編本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解釋: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重編國語辭典修訂本_雪中送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成語典
注音: |
|
漢語拼音: | xuě zhōng sòng tàn |
釋義:
在下雪天送炭給人取暖。比喻在人艱困危急之時,給予適時的援助。※語或本唐.釋德行《四字經.甲乙》。 |
|
典源: ※唐.釋德行《四字經.甲乙》病龍行雨,緣木求魚1>。高山採石,淘沙見金。破扇停秋,雪裡送炭。 〔注解〕
(1) 緣木求魚:比喻用錯方法,徒勞無功。見「緣木求魚」。
|
|
典故說明: 「雪中送炭」原作「雪裡送炭」。「雪中送炭」的意思就是在大雪中給受凍的人,送來取火的木炭,讓他們保暖。這是一種對別人表示關懷的做法。根據《宋史.卷五.太宗本紀》的記載,宋太宗淳化四年二月間,雨雪不斷,天氣奇寒,太宗體恤當時孤苦的民眾,所以派人送去錢財、米和炭。這就是「雪中送炭」的例子。宋代詩人范成大有一首〈大雪送炭與芥隱〉詩,講他於大雪中送炭去給友人的事。其中有兩句:「不是雪中須送炭,聊裝風景要詩來。」意思是說不是真的來送炭,是藉機來要詩的。這種明明是來救濟朋友,卻為朋友留餘地的做法,是值得尊敬的。另外一位宋代的詩人高登,寫了一首〈覓蠹椽〉詩,從詩的序和內容來看,是說因為天寒,高登家中無薪柴可取暖,所以去向友人要,卻發現友人也是窮到只好把家中的酒槽劈了來當柴燒,他只好回去找看有沒有被蟲柱壞的梁柱可用。原來盼望有人能雪中送炭,最後卻是貧困對貧困,自覺可笑又可憫。從這些故事來看,「雪中送炭」常用來比喻在別人急困的時候,伸以援手的意思。比宋代這些資料還要早的文獻,可以找到唐代德行禪師的《四字經》,裡頭就有「雪裡送炭」的說法。這句成語常和「錦上添花」一起用,也可一併參考。後來「雪中送炭」這句成語可能就從這裡演變而出,用來比喻在人艱困危急之時,給予適時的援助。
|
|
書證:
|
|
參考詞語: |
|
辭典附錄:
|
|
資料來源: | 教育部成語典_雪中送炭 |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 」釋出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屬性: | 諺 |
四縣音 |
|
海陸音 |
|
大埔音 |
|
饒平音 |
|
詔安音 |
|
南四縣 |
|
釋義:
|
|
相反詞: | 【錦上添花】 |
對應華語: | 雪中送炭 |
詞條來源: |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_雪中送炭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非商業性-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會員投稿&教育Wiki
教育Wiki
時間
版本內容
投稿者
您查詢的詞條還尚未有會員貢獻內容,若您有注音、釋義或圖片,歡迎透過會員上傳分享給教育百科,
我們將審查上架您貢獻的詞條,供其他使用者參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