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小辭典
中高年級
教育部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教育部成語典
中研院台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國中以上
教育部辭典修訂本書
自然科學博物館
教育部國教院辭書
教育 Wiki
視覺素養學習網
海洋生物百科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音檔
圖檔
影片
共 2133 筆資料,每頁顯示 10 筆資料
變更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放射。如:「彈無虛發」、「百發百中」。
生長、產生。如:「發芽」。唐.王維〈相思〉詩:「紅豆生南國,秋來發故枝。」
開始、啟動。如:「發動」、「先發制人」、「一觸即發」。
興起。如:「發跡」。《孟子.告子下》:「舜發於畎畝之中。」
起程。如:「出發」。宋.柳永〈雨霖鈴.寒蟬淒切〉詞:「留戀處,蘭舟催發。」《聊齋志異.卷一.青鳳》:「一家皆移什物赴新居,而妾留守,明日即發。」
啟發。如:「振聾發聵」。《論語.述而》:「不憤不啟,不悱不發。」
現露。《禮記.中庸》:「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戰國策.魏策四》:「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懷怒未發。」
送出、付出。如:「發放」、「發錢」、「散發傳單」。
量詞:(1) 計算槍、炮、子彈等數量的單位。如:「手槍裡還剩下四發子彈。」(2)計算槍、炮、子彈等發射數量的單位。如:「射炮十二發」。
|
振聾發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比喻大聲疾呼,以喚醒愚昧的人。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一》:「此數言振聾發聵,想當時必有迂儒曲士,以經學談詩者,故為此語以曉之。」也作「發聾振聵」。
|
發憤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自覺不滿足,而奮力為之。《論語.述而》:「發憤忘食,樂以忘憂。」《史記.卷一三○.太史公自序》:「詩三百篇,大抵賢聖發憤之所為作也。」也作「發忿」。
|
整裝待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整理行囊、用具,準備出發。如:「整裝待發的將士們,個個精神抖擻。」
|
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耳朵聽不見的人。如:「振聾發聵」。《國語.晉語四》:「嚚瘖不可使言,聾聵不可使聽。」
|
發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醣類被菌類或細菌在無氧情況下代謝後,變成另一種有機物,經常生成酒精,這種作用稱為「發酵」。也作「醱酵」。
|
發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猛然奮起。如:「連輸三場的球隊發飆,終於逆轉勝,贏了一場。」大發脾氣。如:「這項計畫案頻出紕漏,老總正在會議室內對相關人員發飆。」
|
發放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分發薪資、財物或施捨、救濟的物品。《紅樓夢.第四九回》:「鳳姐打發了平兒來回覆不能來,為發放年例正忙。」處分發落。元.漢關卿《金線池.第二折》:「你不發放我起來,便跪到明日,我也只是跪著。」元.無名氏《射柳捶丸.第三折》:「大小番將,聽我發放,人人戴七頂頭盔。」打發。《清平山堂話本.合同文字記》:「包相公見安住孝義,發放各回家。」
|
發源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起源、開端。《文選.張衡.南都賦》:「滍、澧、濼、濜,發源巖穴。」南朝梁.劉勰《文心雕龍.史傳》:「至於後漢紀傳,發源東觀。」
|
發發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風吹強烈、急速的樣子。《詩經.小雅.蓼莪》:「南山烈烈,飄風發發。」也作「弗弗」。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