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小字典
中高年級
教育部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教育部成語典
中研院台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國中以上
教育部辭典修訂本書
自然科學博物館
教育部國教院辭書
教育 Wiki
視覺素養學習網
海洋生物百科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音檔
圖檔
影片
共 1124 筆資料,每頁顯示 10 筆資料
變更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伊川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1.河川名。在今河南省伊陽及嵩縣,其所經之地,也稱為「伊川」、「伊河」。
|
阿富汗伊斯蘭國(Islamic State of Afghanistan)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瑞娜,伊凡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她是美國的舞者和編舞家,1934年生於美國舊金山。跟隨瑪莎.葛蘭姆(Martha Graham)、摩斯.肯寧漢(Merce Cunningham)、安娜.哈普林(Anna Halprin)等人學舞。也曾加入詹姆士.華林(James Waring)和茱蒂絲.鄧恩(Judith Dunn)的舞團。1962年在紐約參與傑德森舞蹈劇場(Judson Dance Theatre)的發起運動,企圖探討舞蹈的本質和藝術的現實世界。1965年發表其後現代舞蹈宣言:「不談景象的經營、技巧的運用、意義的轉化及吸引力的濫造;……不標新立異、不影響他人、也不受他人影響。」,否定一切西方傳統舞蹈美學而成為實驗派舞...
Horst Koegler《The Concise Oxford Dictionary of Ballet》1987、楊桂娟〈傳統舞蹈美學終結者 ── 依凡.雷娜〉《表演藝術》1994.12。
|
伊斯蘭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西元七世紀初阿拉伯人穆罕默德所創立的宗教。為英語Islam的音譯。參見「回教」條。
|
聖約(巴哈伊信仰)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約定(Covenant)係指訂約雙方在某些條件下,相互交換某種行為之謂。但這種約定在巴哈伊信仰(Baha'i Faith)裡具有特殊之意義,因此賦與「聖約」一詞。巴哈伊信仰將聖約(Covenant)區分為大聖約(Greater Covenant)與小聖約(Lesser Covenant):巴哈伊信仰的聖護(Guardian)守基‧阿芬第(Shoghi Effendi,參見「聖護」)解釋說大聖約就是眾先知與人類所定下的聖約,即當後一位先知以前一位先知的聖質(divine reality)復臨(reappearance)降世時,信徒們應該接受並追隨他;小聖約就是巴哈歐拉(Baha'u'llah...
|
伊拉克共和國(Republic of Iraq)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
唷伊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歌舞名。澳洲北部提威(Tiwi)原住民的歌舞。他們住在安恆地(Arnhen Land)西海岸邊麥維角(Milville C)的蛇灣(Snake Bay),稱《寇若貝里》〔見Corroboree〕為「Yoi」或「Yoi-Yoi」,這些歌舞和啞劇由男性表演,描述捕魚和打獵的故事。例如〈鯊魚唷伊〉(Tatuwali Yoi)是關於一個男孩如何被鯊魚追逐,最後鯊魚反被群眾圍捕,刺殺而後分食。跳舞時,男人身上塗以紅色、黃赭色,頭戴鸚鵡羽毛做的鮮豔羽冠,頭上掛著紅色和白色的鵝掌狀項鍊;舞蹈反覆數遍,每遍都由不同的人扮演鯊魚角色,每遍開始之前都會長聲尖叫。舞蹈的節奏有時由一位男子敲碰兩根硬木棒,而通常是邊詠...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
伊昔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從前。《文選.顏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伊昔不造,鴻化中微。」《文選.江淹.雜體詩.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
|
伊耆氏之樂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伊耆氏之樂為遠古氏族伊耆氏的樂舞。伊耆氏在每年十二月舉行「蠟祭」的祭祀活動,用以崇奉萬物。〔禮記.郊特牲〕記載其祝禱之辭句云:「土反其宅,水歸其壑,昆蟲毋作,草木歸其澤。」文中反映了先民在農業生產中,希望水土保持,沒有病蟲害,雜草野樹生於窪地,不致妨礙農作物生長的心願。時代應晚於葛天氏之樂,為原始社會的後期,以農業生產為主,且其樂舞形式已運用到樂器。據〔禮記.明堂位〕記載:「土鼓、蕢桴、葦籥,伊耆氏之樂也。」由此可見已有八音中土、木、竹三類材料所製作成的原始吹奏樂器與打擊樂器。
|
斯特拉溫斯基,伊果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人名。俄國美籍作曲家,生於俄國奧拉寧邦(Oranienbaun)卒於美國紐約。他父親為聖彼得堡馬林斯基劇院的首席男低音,所以他從小就常隨父親到劇院欣賞歌劇和芭蕾。1901-1905年間他在聖彼得堡大學唸法律,私人隨李姆斯基-柯薩可夫(N. Rimsky-Korsakov, 1844-1908)學作曲。1909年發表《幻想詼諧曲》(Scherzo Fantastique)和《煙火》(Feu d´Artifice)獲得狄亞格烈夫(S. Diaghilev, 1872-1929)的賞識,委託他為狄氏的「俄國芭蕾舞團」(Ballet Russe)作曲,從此他和俄國芭蕾合作,為舞團創作了很多重要的作品如...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