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語小辭典
中高年級
教育部辭典簡編本
教育部閩南語辭典
教育部成語典
中研院台灣生命大百科
教育部客家語辭典
國中以上
教育部辭典修訂本書
自然科學博物館
教育部國教院辭書
教育 Wiki
視覺素養學習網
海洋生物百科
國立故宮博物院典藏精選
臺灣音樂群像資料庫
傳統民族樂器資料庫
音檔
圖檔
影片
共 1058 筆資料,每頁顯示 10 筆資料
變更
縮小搜尋結果範圍
.適用年級
.媒體形式
排序方式:
關鍵字 |
搜尋次數 |
關聯性
:::
你是不是要搜尋以下結果
〔趙城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趙城藏〕又名〔趙城金藏〕。1933年在山西省趙城縣霍山廣勝寺發現,故名。是金代由民間勸募,在山西省解州天寧寺刻成的大藏經。發起人為潞州崔進之女法珍,相傳她斷臂募緣完成刻經事業。刻藏時間約在金熙宗皇統9年(1149)前,於天寧寺組成開雕大藏經板會負責刻造,到金世宗大定13年(1173)完工,歷時25年。刻成之後,法珍於18年將印本送往燕京,並在聖安寺授比丘尼戒。21年法珍又將經板送到燕京刷印流通,後受封為宏教大師。〔趙城藏〕的原刻版式,除千字文編次略有更動外,基本上是〔開寶藏〕的覆刻本。裝幀也同為軸卷式,每版23行,行14字。保留了開寶蜀刻本的許多特點,不論是在版本和校勘方面,都具有無可比...
|
伯趙氏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職官名。少昊時掌管鳥類的官員,亦屬曆正之官,專司夏至、冬至。《左傳.昭公十七年》:「伯趙氏,司至者也。」晉.杜預.注:「伯趙,伯勞也,以夏至鳴,冬至止。」唐.孔穎達.正義:「此鳥以夏至來,冬至去,故以名官,使之主二至也。」
|
甘羅說趙王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秦始皇時,甘茂之孫甘羅,年十二,為始皇說服趙王割五城,始皇封甘羅為上卿的故事。見《史記.卷七一.樗里子甘茂傳》。
|
璧趙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物歸原主的意思。參見「完璧歸趙」條。
|
否極泰來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情況由壞逐漸好轉。語本漢.趙曄《吳越春秋.句踐入臣外傳》。
|
囫圇吞棗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囫圇吞棗」之「囫圇」,典源作「渾崙」。「渾崙」同「囫圇」。囫圇,整個。「囫圇吞棗」指吃棗子時不加咀嚼,把整個都吞下去。#語本《佛果圜悟禪師碧巖錄.卷三.趙州大蘿蔔頭》。後用「囫圇吞棗」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生吞活剝」
|
摩頂放踵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宋.趙善括〈上龔參政小簡〉:「敬當摩頂放踵,鏤骨刻肌,以圖報稱,庶不負于知遇。」
|
剛愎自用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5) 晉:國名,周代諸侯國。春秋時據有今山西省大部分,及河北省西南地區,地跨黃河兩岸。後為韓、趙、魏三家所分,遂亡。
(6) 先縠:春秋時晉國大夫,生卒年不詳。又稱原縠,因食采於彘,故又稱彘子。縠,音ㄏㄨˊ。
(7) 剛愎:固執己見,不肯接受他人的意見。愎,音ㄅ|ˋ,任性、固執。
(8) 君而逃臣:楚莊王為君,晉師統帥為臣,君畏臣而逃。
(9) 社稷:本指土神和穀神,因社稷為帝王所祭拜,後用來泛稱國家。
(10) 病:以此為憂,為其所困。
(11) 次:駐紮。
(12) 管:鄭國地名,地約在今河南省鄭縣。〔參考資料〕 《呂氏春秋.孟夏紀.誣徒》然則王者有嗜乎理義也,亡者亦有...
|
和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和平、停戰。如:「講和」、「議和」。《孫子.行軍》:「無約而請和者,謀也。」《戰國策.趙策三》:「故不若亟割地求和,以疑天下慰秦心。」
|
大智若愚
瀏覽人次:0
收藏人次:0
02.元.趙孟頫《松雪齋文集.卷一○.章佩丞黑黑封贈三伐制》:「朕聞明莫明於審勢,愛莫愛於保民。……大智若愚,沉幾先物。」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