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幫團年齡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Gang Age
作者: 楊瑩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幫團」通常指一個團體,此團體之成員具有相當程度凝聚力以及共同的利益成目標。雖然許多人經常將之與「次文化」或「青少年團體」交換使用,但「幫團」真正含義與上述二名詞的詮釋仍然不同。即使就一般所稱的「青少年幫團」而言,主要是指「沒有成年人贊助的青少年團體」,此類團體通常是以某些自我界定的規準來選擇其成員,他們在一段相當的期間內經常會定期聚會,且具有某種「地域」的感覺。不過,在同一幫團內之成員並不一定會有某種共同的行為表現,因此若以某種共同行為表現來界定個人是否為某一幫團成員時,即容易以偏概全。而且若以某些組織上的特徵,來判斷個人是否為幫團成員時,由於各幫團組織上的特徵差異性極大,故也難有統一的界定標準。
  雖然幫團的組成不以年齡為基礎,舉凡性別、種族、宗教、階級、利益等都是重要的區分標準,但各幫團所形成的次文化與其大多數成員的年齡仍有相當程度的關聯。對成年人的幫團而言,其成員認同的基礎通常是機構,例如:學校、教會或機關單位。但在界定青少年幫團以及解釋各青少年幫團間之差異或是青少年的集體行為時,「地域」或地盤的概念非常重要。認同於某一特定區域或與某一特定的地區掛鉤,通常是青少年幫團組成的重要特徵;而且與成人世界的接觸網路也是影響幫團成員行為的重要因素。是以幫團的次文化一方面是透過其內部成員間的互動產生,另一方面此幫團與其他團體間之互動也有不可忽視的影響,而外在環境的衝擊往往是影響一幫團是否能夠繼續存在的重要因素。
  在幫園內部,雖然成員間有資深與資淺的區別,資淺者通常應遵從資深者的吩咐行事,但其成員間年齡的界線區分並不一定十分嚴格。同時,某些幫團的存在會隨著時、空的不同而改變。例如:所謂的青少年犯罪或不良幫派,有時是因青少年的價值觀或次文化與成人世界有所衝突而導致;但此類幫團成員經常會隨著年齡的增長,以及其接觸環境的更迭而改變其觀念,其原組成的幫團也隨之解散或消失於無形。是以,幫團本身並無絕對的年齡區分界線,在學術研究上,若依年齡區分,通常也是粗分為青少年與成人幫團兩大類;在教育與社會學領域中,學者研究的對象大多數都是青少年的幫團,而且其研究重點也多半在於此類青少年幫團成員偏差行為的探討。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幫團年齡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