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實用教育思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程運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實用教育思潮」為中國近代重要趨向之一。民國二年(1913),黃炎培鑒於當時學校教育之不當,主張以實用主義矯正之,指出:「今之學者,往往受學校教育之歲月愈深,其厭苦家庭、鄙薄社會之思想愈烈,扞格之情形愈著,而其在家庭社會間,所謂道德身體技能知識所得,於學校教育堪以實地運用處,亦殊碌碌無以自見。即以知識言:慣作論說文字,而通常存問書函意或弗能達也;能舉華盛頓、拿破崙之名,而親友間之互相稱謂弗能筆書也;習算術及諸等矣,權度在前弗能用也;習理科略知科名矣,而庭除之草不辨其為何草也,傢俱之材不辨其為何木也。此共著之現狀,固職業教育者所莫能為諱者。然則所學果何所用?而所謂生活必需者,或且在彼不在此耶?」同年,莊俞亦對當時學校教育之弊端有沉痛之論說:「學制公布,學校議建,學生驟增,表面觀察,今日教育豈不日有進步?然而一則虛偽,二則勦襲,三則矜夸,四則敷衍,一言決之,如是現象,於國家鮮有實際。......嗚呼!教育事業盡一分精力,得一分成效,而以敷衍為事,則教育前途,尚可問乎!」
  近代中國新教育最大之弊端,為抄襲西洋的舊制,不審度國情之相適合否,所以甚遭一般人士所指摘;經黃、莊二人提倡實用主義教育,竟不期全國風靡,可見當時教育改革已為迫切需要,而〔教育雜誌〕則特出專號,予全國人士公開討論的機會。其他各書坊所出的教科書莫不標出「實用」二字,以顯示重視實用教育。民國四年(1915),總統袁世凱於所頒的〔特定教育綱要〕中,對於實用教育重申其義,指出:「現時教育最大之缺點有四:一、不重道德,二、不重實利,三、無尚武精神,四、不切實用。教育部前頒教育宗旨,注重道德、實利、軍國民、美感各教育,唯未標明實用主義。且部令雖頒,國內並未奉行,教育迄無一定趨向,是宜重加規定,以道德教育為經,以實利教育、尚武教育為緯,以道德、實利、尚武教育為體,以實用教育為用。」
  實利教育與實用教育二者大同小異,而後者較前者範圍為廣。前者指振興實業,以達到個人自立自營的生活關係,與適應國民經濟需要為目的;後者則指一切教育均以切用為指歸,可作為一切教育的總目標,唯當時雖朝野大力提倡,卻未獲得廣泛重視,故成效不彰。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實用教育思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