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天授樂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T´ien Shou Yüeh
作者: 董錫玖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樂舞名。唐代舞蹈。「坐部伎」中之一部。武則天天授元年(西元690)所創。舞者四人,著五彩畫衣,戴鳳冠。據《舊唐書.則天后本紀》記載,垂拱四年(西元688),武則天的侄子武承嗣,偽造瑞石,說是得之於洛水,上刻「聖母臨人,永昌帝業」八個大字。武則天大喜,給瑞石命名為「天授聖圖」。過了兩年,即西元690,她自稱皇帝,改號為周,改元為天授,意為武后稱帝是天授的使命,因之此舞應視為紀念她稱帝的舞蹈。日本《樂舞解說》「三臺鹽急條」記載《天授樂》的起源:張鷟撰寫了一部不為當時禮法所拘的奇幻愛情故事《遊仙窟》,武則天很喜歡這部小說,找人把書中的情景寫成一個曲子名《天授樂》,又名《三臺鹽急》。此說有一定的參考價值。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天授樂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