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晏子論禮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作者: 陳章錫
日期: 2000年12月
出處: 教育大辭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晏嬰向齊景公建言,禮與天地並生,為先王所崇尚,用禮來治理國家百姓,才能使齊國長治久安。其事發生在魯昭公二十六年,齊君與晏嬰坐在路寢,看到宮室之美,自知德薄,感嘆將來不知是那位有德者將會擁有齊國。晏嬰認為齊國賦稅多,而陳氏善於施捨人民,齊國如果後代怠惰,恐會滅亡,而陳氏的封地會變成國家。唯有禮,可以阻止這類情況發生。據〔左傳‧昭公二十六年〕記載晏嬰說:「唯禮可以已之。在禮,家施不及國,民不遷,農不移,工賈不變,士不濫,官不滔,大夫不收公利。」認為只要百姓固守其常業,官員不惰慢失職,也不作威貪汙,合乎禮治,是保國的根本。晏子又說:「禮之可以為國也久矣,與天地並。君令、臣共,父慈、子孝,兄愛、弟敬,夫和、妻柔,姑慈、婦聽,禮也。君令而不違,臣共而不貳;父慈而孝,子孝而箴;兄愛而友,弟敬而順;夫和而義,妻柔而正;姑慈而從,婦聽而婉;禮之善物也。」上一段文字偏重從客觀的政策職分上說,這段文字偏重倫常道德,禮的內涵是建基於每個人都有崇高的德養,各守其分。齊景公聽了這段話後醒悟要尊尚禮儀,也說明循禮守分的道德教育,對於安定國家社會,非常重要。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晏子論禮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