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渥爾普 - 教育百科
渥 | |
爾 | |
普 |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 Wolpe, Joseph |
作者: | 黃正鵠 |
日期: | 2000年12月 |
出處: | 教育大辭書 |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渥爾普一九三三年生於南非(South Africa)的約翰尼斯堡(Johannesburg),並在當地接受教育。十八歲開始接受生物學的訓練課程,後來從事醫學研究,同時也涉獵哲學。他對心理學的治療產生興趣,是開始於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當時他志願加入南非醫療服務團,在基層醫院專門處理罹患戰爭神經官能症的士兵,由於一些老舊的醫療方法對精神病患者處理失敗,於一九四六年時引發他對動物進行神經官能症的研究,最後發展出行為治療的方法。 一九五六年到一九五七年期間,他在美國加州史丹佛大學行為科學研究中心逐漸展露頭角;一九五八年完成他平生第一本著作〔交互抑制心理治療法〕(Psychotherapy of Reciprocal Inhibition),書中除了敘述個人的臨床治療經驗之外,最重要的是所謂的「交互抑制理論」(reciprocal inhibition)。 他的「交互抑制理論」,認為人類的焦慮、害怕或快樂、不怕等反應都是學習的結果,想除去那些不良的情緒反應,就需另外培養輕鬆愉快的反應,以資替代,而這兩種反應不是相互並存的。如原來害怕「R1」蛇「S」,如今要設法讓他不害怕「R2」蛇「S」,而原本的害怕是學習來的,是屬制約反應(conditioning)的結果,故要不害怕,其過程相同,只是反應結果不同罷了。學習不懼怕「R2」蛇「S」時,在漸進的懼怕「Rl」情緒狀態中伴隨著肌肉鬆弛的活動安排,這個過程又稱為「反制約反應」(counter conditioning),行之既久,不懼怕「R2」的反應將抑制而取代了懼怕「Rl」的反應。後來渥爾普根據這個原理提出了系統減敏感法(systematic desensitization)。 |
|
資料來源: | 國家教育研究院_渥爾普 |
授權資訊: |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
貓頭鷹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