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歌劇秀 - 教育百科
國家教育研究院辭書
基本資料
英文: Nakt Revue
作者: 謝庭菊
日期: 2004年11月
出處: 舞蹈辭典
辭書內容
名詞解釋:
在兩次世紀大戰期間,一種典型德國小劇院裡的娛樂,沿著首都柏林的菲特列街(Friedrichstrasse)上,開了許多家這類型的劇院。在表演中,多數由一些較豐腴的女孩在輕鬆的旋律中跳著調情的舞蹈。有些從鄉下來的顧客也常被邀請上臺唱歌;他們一邊唱歌、一邊喝著啤酒。最大間的劇場是在波次當門廣場(Potsdamer Platz)的祖國劇院(HausVaterland),其食物、音樂、歌曲及舞蹈都是為那些鄉下來的人所提供的,住在當地的人很少光顧這些表演場地。他們與典型的美國式低級粗野的歌舞表演(American burletta)、或巴黎蒙馬特區(the Montmartre)招攬美國遊客的歌舞表演都是同類型的。在英國,幾乎只有一家店開在皮卡迪利(Piccadilly),雖然仍保有很高的藝術水準;事實上,所有的這類型表演中,舞蹈部份或多或少,只是隨著旋律簡單的「聞音起舞」,即使是當作諷刺的表演,也甚少用來表達任何其他的理念。在這種特色下,它依舊遵循古老的羅馬或拜占庭(Byzantium)傳統慣例。當時,它曾經是種良好的表演節目,因為基督帝王西奧圖瑞克(Theodoric)曾迎娶康是坦丁劇院(the Constantine Theatre)的主角。中世紀時期一些圖利的僧侶也曾在修道院提供娛樂,特別是在文字的表現上,如在道德劇《亞當與夏娃》(Adam and Eve)、或是很受歡迎的《所羅門王及西律王》(Salome and Herod)。許多荷蘭及德國祭壇背後的裝飾品,是被這些道德劇的表演所啟發的。
參照:
W. G. Raffe《Dictionary of the Dance》1964.
資料來源: 國家教育研究院_歌劇秀
授權資訊: 資料採「 創用CC-姓名標示- 禁止改作 臺灣3.0版授權條款」釋出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