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

教育百科logo

::: 冠刺棘海膽 - 教育百科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冠刺棘海膽Echinothrix diadema屬於冠海膽科Diadematidae。分布0~70公尺深的礁岩海底,從低潮區到水深10公尺數量較多,為大型海膽,直徑常超過20公分,膽殼徑也可達9公分,殼薄而脆,略呈圓形。此海膽的棘和體殼顏色比環刺棘海膽的顏色暗,有的為黑紫色,有的為黃綠色,幼小海膽的棘沒有光澤。步帶區窄,在赤道部最窄,接近頂部及圍口略加寬。赤道部的步帶區有2行大疣,間步帶區各有3行大疣,排成一斜行。間步帶區中線沒有裸出部。主要以礁岩上的藻類為食,亦會啃食其他小型附著生物。屬於夜行性海膽,夜間在潮池中常可發現。 分布於印度 - 西太平洋海域及台灣南部及離島珊瑚礁區。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冠刺棘海膽
中文門名: 棘皮動物門
紀錄類別: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中文科名: 冠海膽科
棲所環境: 礁石區
拉丁種小名: diadema
中文綱名: 海膽綱
拉丁界名: Animalia
拉丁科名: Diadematidae
拉丁門名: Echinodermata
學域-大分類: 動物-棘皮動物類
拉丁屬名: Echinothrix
中文界名: 動物界
世界地理分布: 印度-西太平洋海域
台灣分布地點: 台灣南部及離島珊瑚礁區
中文目名: 冠海膽目
拉丁目名: Diadematoida
拉丁綱名: Echinoidea
授權資訊: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冠刺棘海膽
英文名: Echinothrix diadema
描述:
英名Blue-black urchin。體殼直徑約5至9公分,連同棘刺約可達30公分,殼薄而脆,略呈圓形,表皮呈白色。刺棘有粗、細兩種,粗刺棘較長,末端鈍而不會刺傷人手,呈白色、黃棕色或紫色,並有藍綠色的螢光,有些個體具有黑色至褐色的環紋,為一種警戒色,表示其刺棘有毒;細刺棘較短,尖銳且有毒性,呈黑色至棕綠色,有些個體為棕色與白色或黃綠色相間,並有藍綠色的螢光。步帶區狹窄,在赤道區最窄,接近頂部及圍口部略為加寬。赤道區的步帶區有2行大疣,間步帶區各有3行大疣,排成一斜列,中線無裸出部。
分布:
本種廣泛分佈於印度—太平洋海域,從東非至法屬波里尼西亞,包括紅海、印尼、澳洲、臺灣、日本和夏威夷、巴拿馬外海,為常見種,臺灣各地海域偶爾可見。
作者: 陳育賢
授權方式: 創用CC
資料來源: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貓頭鷹博士
你喜歡貓頭鷹博士嗎

針對貓頭鷹博士的服務你會給幾顆星呢

回到頁面頂端圖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