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雜色角孔海膽 - 教育百科
雜 | |
色 | |
角 | |
孔 | |
海 | |
膽 |
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
知識單元
簡介: 雜色角孔海膽Salmacis sphaeroides分類上屬於刻肋海膽科Temnopleuridae,動物體殼殼高變異極大,從較低矮的半球形,到較高的錐形都有,但口面平坦,殼徑可達10公分左右。頂系較小,除了篩板之外,其他骨板上密佈著小疣,圍肛板細小。間步帶的大疣整齊地排成兩列,大棘短而細;口面的大棘變得較為寬而扁。本種活體的顏色變異極大,從近乎白色到墨綠色都有,大棘在綠色的底色上有紅褐色、紫色、白色或綠色的環帶。死殼為灰綠色,有時有些較深色或較淺的輻射紋路或色斑。 動物大多棲息在珊瑚礁區的低潮線附近,停留在沙底上或海草堆中。牠們經常會用海藻或海草的葉片,以及貝殼碎片遮蓋體殼掩蔽自己,研究顯示本種為雜食性的海膽,牠們會捕食所有捉得到的底棲生物,包括軟體動物、各種蟲類,以及藻類等。雜色角孔海膽棲息於潮間帶到水深數公尺的淺海,偶而可達50公尺左右深度的海域。分布於香港到所羅門群島間的海域,以及澳洲的北部與東部沿海。台灣目前僅知道有出現於墾丁海域的紀錄。 |
|
知識 1: 殼狀(Test like) |
|
資料來源: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_雜色角孔海膽 | |
中文門名: | 棘皮動物門 |
中文屬名: | 角孔海膽屬 |
紀錄類別: | 無脊椎動物棘皮知識單元 |
中文科名: | 刻肋海膽科 |
棲所環境: | 珊瑚礁區 |
拉丁種小名: | sphaeroides |
拉丁屬名: | Salmacis |
中文綱名: | 海膽綱 |
拉丁界名: | Animalia |
分布海拔高度: | 0~-50m |
拉丁科名: | Temnopleuridae |
拉丁門名: | Echinodermata |
學域-大分類: | 動物-棘皮動物類 |
分布深度: | 0~1m 潮間帶及潮池 |
中文界名: | 動物界 |
世界地理分布: | 香港到所羅門群島間的海域 |
台灣分布地點: | 墾丁 |
中文目名: | 海膽目 |
拉丁目名: | Echinoida |
拉丁綱名: | Echinoidea |
授權資訊: |
授權請洽國立自然科學博物館相關業務聯絡人:謝玉鈴小姐 04-23226940*786 ling@nmns.edu.tw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生物資訊
中文名: | 雜色角孔海膽 |
英文名: | Salmacis sphaeroides |
描述: 雜色角孔海膽Salmacis sphaeroides分類上屬於刻肋海膽科Temnopleuridae,動物體殼殼高變異極大,從較低矮的半球形,到較高的錐形都有,但口面平坦,殼徑可達10公分左右。頂系較小,除了篩板之外,其他骨板上密佈著小疣,圍肛板細小。間步帶的大疣整齊地排成兩列,大棘短而細;口面的大棘變得較為寬而扁。本種活體的顏色變異極大,從近乎白色到墨綠色都有,大棘在綠色的底色上有紅褐色、紫色、白色或綠色的環帶。死殼為灰綠色,有時有些較深色或較淺的輻射紋路或色斑。 |
|
分布: 分布於香港到所羅門群島間的海域,以及澳洲的北部與東部沿海。台灣目前僅知道有出現於墾丁海域的紀錄。 |
|
作者: | 李坤瑄 |
授權方式: | |
資料來源: | 中研院臺灣生命大百科 |
貓頭鷹博士